六大因素“打败”中小养殖场

2016-10-08 17:10:06

中国的养殖业近几年正在发生着超常规的变化,散养户的快速退出已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了,毕竟比较效益和机会成本的作用以及体力劳动者的匮乏起到了本质性的引导作用,价格波动和疫病风险又推波助澜,使一切变得越来越顺理成章。大部分散养户的退出从被动走向主动的,速度只有短短的三五年时间,这确实让业内绝大多数专家始料不及。然而更加超乎想象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速度简直令人咋舌,目瞪口呆!按照传统规律本应该循序渐进的进化怎么突然就天翻地覆了呢?这节奏只能用“颠覆式”发展才可以解释。

什么原因助力了这样的变化的产生呢?我通过细致地观察分析发现有六大因素促成了今天的结果:

一、散户迅速退出后留下来巨大的市场份额引发的商机

90年代初至2008年之间,散养户打败中大型国营养殖场靠的是成本优势、责任心和体制优势带来的盈利能力的提高。但是当国家为了对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而超常规加大了基本建设和房地产业的投入之后,农村的过剩劳动力找到了出口,一大批“智慧的”农民工迅速地抛弃了传统农耕和养殖业走进城镇打工,开始了“进化后”的新生活。其结果是养殖业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散养户占主流迅速转变为规模化养殖场唱主角,当然其中许多家庭农场是从留下来散养户升级上来的,他们虽然“规模化”了,但是根本就没有做好规模化的思想准备,更不具备规模化经营管理的能力,还有原有的中小型养殖场仿佛“游击队”改编成的“正规军”徒有规模,外强中干。当他们遇到经济寒流造成的需求低迷时,几乎都是溃不成军,本来以为抓住了“机遇”的他们,许多人成为了黎明前的牺牲者,胆小的旁观者因此谈虎色变,不敢越雷池半步!然而活下来的幸存者,尤其是那些变革的成功者却发现前面出现了一大片“开阔地”,于是毫不犹豫地开启了快速扩张之路。使得他们在分享牺牲者创造的红利的同时快速成长,大者愈大,强者更强。

二、中大型牧业集团转型期需要新的增长点和成长模式

在养殖业发生巨变的同时饲料行业等养殖服务产业也在随机而动,他们的客户结构改变了,市场地位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盈利模式也改变了,其中绝大多数猝不及防的低水平中小规模企业瞬间被淘汰出局,而政府监管部门又提高了准入门槛对剩下的中等规模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短短的六七年的时间,饲料企业的数量从2007年的15742家到2014年的不到7000家,但是活下来的企业并不轻松而且似乎越来越难。转型升级合资合作成为了共识,何况饲料行业中不乏大佬和重量级企业,加上温氏、牧原、雏鹰等集团这两年赚得盘满钵满的示范效应,大举杀入本来就非常熟悉的养殖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并且大规模集团化企业进军养殖业好像已经演变成“竞赛”了。因此养殖业由产业内的纵向整合迅速发展成产业间的横向整合了,大集团的重兵投入几乎是不可逆的过程,这种决战式的打法其结果必然是泾渭分明的,有的高奏凯歌乘胜追击完成了新的壮举和霸业,有的却折戟沉沙马革裹尸成为了猎鹰的晚餐。可是大咖相斗蝼蚁受苦,中小型养殖场和家庭农场难免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能否躲过一劫并且学得一二悟道升仙,全看用心与造化了。

三、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加大环境管控和食品安全监察创造的机会

现如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了,由粗放型掠夺式发展阶段走向精益型科学化发展阶段,环境保护必然成为政府管控的核心要素与关键点。中国畜牧业的供给能力与环境资源的矛盾也凸现出来了,环境整治在所难免,并且必然是有计划有节奏地从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开始,从关乎民生的和长远发展大计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始。养殖业目前是污染比较高的行业,并且因为免税又成为了不受地方政府欢迎的行业,优先被驱逐甚至是过街老鼠式的命运会时常发生。可是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供应者又必须保留适度存量,于是政府一定会在进退两难中分步实施。养殖业要进行分布结构性调整了,有限的可用资源将成为越来越稀有资源的认知成为了共识,因此引发了一轮大企业的“圈地运动”。淘汰和整治的对象不可避免的又会是投资能力弱的中小型养殖场和家庭农场了,面对政府的强拆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只能委曲求全地争取得到有限的补贴了,选择退出虽然是迫不得已,也许是因祸得福了。他们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寻找到合适的养殖场重新开始,只有转行了。而中大型养殖场有的也会被拆迁,但是大多数会转移阵地重新再来,所以拆迁的结果是客观上提高了规模化的程度。

四、养殖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快创造了规模化和可复制化的能力

传统的养殖业的大瓶颈在于人的能动性与技能的差异化,并且难以复制。当养殖场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时候,管理问题是规模化养殖场几乎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许多专家和农业经济分析人士断言:家庭农场才是未来养殖业的主流和主力军!规模化养殖场必将因为管理难题陷入泥潭!但是他们忽略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力量,工业化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设备克服了人工操作的不规范化和低效率问题,这是一场重大革命!这不仅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管理难题并且使规模化成为必然,而信息化又推波助澜,互联网+基础上创造的物联网,使科学技术及管理得到了极大的融合与发挥,执行力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其结果是工业化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效率高的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进而体现在了效益优势,通过投入来创造效率打败了努力节约来创造利润的思维模式。

正是因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成功对接,养殖业产业化的春天来了,即便是产业化体系下的家庭农场也要通过工业化的方式规模化,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完成管理升级。使他们也可以从通过出卖劳动力和畜舍来换取利润提升为产业技术工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家致富而不是过去的养家糊口!从“打工者”演变成“合伙人”。

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我们会发现独立的中小型养殖场减少了,他们许多人成功地“隐身于”集团化的差异化体系下规避风险和“借鸡生蛋”!只有那些自以为在养殖领域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人,才会独立地依靠自己的中小型养殖场赚更多的钱。

必须强调的是:这样的进程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第 一层面是设备代替人。第二个层面是选用能够高水平运用好设备的人。

有一种情况自然例外,那就是跳出常规竞争,搞福利养殖和生态养殖,返璞归真,搞特色养殖剑走偏锋。但是这些都是奇门异士型的高人才玩得好的,慎入,慎入!

五、优 秀养殖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带来的竞争优势的不对等,集团企业的先发优势体现

从2000年到2012年的一段时间是农牧院校大学生远离养殖场的时期,一方面饲料兽药疫苗企业利用高薪和发展空间吸引了他们,另一方面是中小型养殖场不肯“花大价钱培养”他们,这就造成了现阶段规模化养殖场严重匮乏养殖技术人才的现象!也就迫使现阶段家庭农场和中小型养殖场只能依靠托管或者驻场模式解决自身技术及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虽然这些中小型养殖场个个尽心尽力苦心孤诣,但是局限于自身素养及投资能力不足造成的硬件缺失,严重影响管理水平的提升,即使这样他们的老师或者驻场技术人员其实大多数都是经验型的操作者和执行者,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行业高手。饲料企业动保企业有几个技术专家属于现代型的优 秀现场管理者?几个所谓的高手,基本上都是像我这样“过气的专家”,他们离开现场多年了,浪迹于服务领域。养殖业中绝大多数技术管理高手还是在大中型养殖场和大型集团企业!所以,才会出现现在的情况:真正优 秀的生产成绩绝大多数产生于规模化养殖场和集团企业!

中小型养殖场和家庭农场目前不具备吸引优 秀养殖技术及管理人才的竞争力和持续培养人才的能力,只有极少数聪明人会自修成才。

目前养殖场效益的差距主要来自于生产成绩的差距,并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下去,只有我们各种规模企业的生产成绩相差不明显时才会转变。这个过程实在是很遥远,因为我们高低水平的差距太大了,并且同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更大。

经营思想和管理能力的差距始终是关键点,有些人一辈子也无法超越!

六、其他工业领域的不景气,使资本很容易地嗅到当前农牧业变革的较大获利空间和横刀立马的机会

资本是血腥的猎手,他们总是毫不留情“借壳”宰杀那些市场上还没有“化蛹成蝶”的幼虫!转型期的行业机会大,他们利用中小型养殖场和家庭农场转瞬即逝的脆弱期通过输血的方式帮助强者完成功力倍增,对弱者进行扫荡式的致命一击,然后分享完资本的超额红利扬长而去,并且会洋洋得意地舔舐着唇边的血迹沾沾自喜!

资本是嗜血的,获利是他的本能。市场就是竞技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他的游戏规则。资本客观上促进了行业的进化,但是企业若被资本附体之后很可能失去本我,除非你自己就是一个金钱的主人!

我希望并且相信农牧行业的未来是多元化的,是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因为消费者需要丰富多彩物美价廉的食品,需要安全美味个性十足的商品,需要可追溯能体验的生态小农庄,需要循环自然的生存环境,这就给中小型养殖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发展空间,但是这不是大众化商品的工业基地,不是畜禽及水产品的主流供应渠道,主流必然被规模化与产业化的企业占据,这是趋势。但愿我的判断是错的,那样也许会有更多的人通过这个行业很好地、简单地生活。


标签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沈阳总部

ADD: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大街169号

TEL:024-88082666

二维码

未标题-2.png

 

ewm2.png

343434.jpg

禾丰股份视频号 官方微信号 招聘公众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