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怒放

2015-05-21 15:23:34

最近比较完整地看了一部电视剧《李小龙》,感慨颇多。在收看大结局的那个晚上,信手写下几句送给这位众多华人心目中的英雄:如果生命是一朵花,那你已怒放;如果生命是一轮月,那你已圆满;如果生命是一首歌,那你已响彻九宵;如果生命是一首诗,那你已荡气回肠…… 

在求学期间,我是很不屑于男同学的尚武思想的,包括那时男生们崇拜的霍元甲、黄飞鸿、陈真还有李小龙。在我的思维里,那是大脑平滑、四肢发达的代表,是粗鲁、无知、冲动、野蛮的代名词,即便是体现出些许民族气节,也不过是逞一时匹夫之勇,对于中华民族那曾经屈辱的历史没有任何改变。去年到香港,在星光大道上看到李小龙的塑像,膨起的、发达的肌肉,黑黑的、裸露的脊背,典型的截拳道姿势,目光炯炯、杀气逼人,我亦不过是一笑,看到众多人排队合影,也就凑了个趣,权做来到香港星光大道的一个纪念。即使在观看《李小龙》这部电视剧期间,我也对其性格、修养不断品头论足,概还是因为内心对习武之人的偏见。不过这部电视剧让我对只活了32年的“李小龙”产生了兴趣,于是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去获知。执灯阅卷中,不禁多次拍案、多次兴起,激动地走来走去……即使李小龙有很多缺点,但“唯夫大雅,卓而不群”,他是值得人尊重的,他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他应该是被现代人尤其是生活在安逸稳定环境中的年轻人所学习的。他是天才,但同时更证明了天才也需要奋斗。短短的32年,是理想与完 美、是偏执与狂妄、是意志与坚忍充分体现的32年,他用32年的时间,创造了一般人终其一生也很难实现的奇迹,而历史,就是因他这类人而改变和进步的。 

李小龙1940年出生于美国,后随父母迁居香港。其父是当时香港粤剧名丑,其母大家闺秀,中英混血,出自香港何氏家族,而何氏家族也出了个名人,那就是澳门赌王何鸿燊,李小龙母亲是何鸿燊的堂姑。李小龙少时身体瘦弱,故其父在他7岁的时候便教其太极拳,13岁拜咏春拳宗师叶问为师,系统学习,同时多方求武,先后练过洪拳、少林拳、谭腿等数家功夫。李小龙少时顽劣,非常不愿意学习课本知识,唯对练武充满兴趣,每天勤学苦练,以苦为乐,再加上天资聪颖,名师指点,进步神速。除了中国武术,他还研究西洋拳法,参加拳击训练班,用零用钱购买拳王的录像,以揣摩研究,不断丰富自身搏击经验。李小龙极其好战,喜欢打擂,喜欢把别人战胜,在17岁时就获得了“香港校际拳击赛冠军”,一改数年来拳坛为西方人垄断的局面,当时在香港武术界引起大轰动。也正因为顽劣好斗,故而总是惹是生非,18岁他被父母送到美国西雅图求学,怀揣100美元。因经济困难,他只能住在地下室,在餐厅里打工养活自己,可能是逆境的触动,包括在美国华人所受到的歧视对其深刻的影响,李小龙在美国一改其学习态度,发奋忘食、乐以忘忧,甚至达到了嗜学如命的程度,并最终如愿考入了华盛顿州立大学,选择了比较冷门的哲学专业,而这是其经过反复思考后的结果。实际上他一方面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另一方面又喜欢安静思考。他特别爱好哲学,崇拜东西方哲学家,老子、庄子、尼采、萨特,他发现很多武学理论和境界均可从哲学中找到答案。包括他后来经常说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为武术高境界”,还有“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等富有哲理的武术箴言,都有很深的哲学内涵。在求学期间,李小龙从未停止过与人对决、挑战自我。他与日本空手道高手木村比武切磋,战胜对方后成为终身朋友,后者成为其一生的追随者;他结识了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他与全美空手道冠军罗士礼公开比武,并战胜了他;他更与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久华山论剑……多少次被人打得鼻青脸肿,多少次被人赶下擂台,多少次背后苦练、推演揣摩……终于在1964年,他参加了全美空手道大赛,击败蝉联了三届冠军的美国本土人而荣登冠军宝座,从此在美国名声大震。为了传播中国武术,也为了谋生,他创办了振藩武术馆,使更多的西方人认识了中国功夫,外文字典里“KUNG FU”(功夫)一词就是李小龙创造的,今天,当我们同老外谈起武术时,常用的词也是“功夫”。因其卓 越的表现,他在美国成功地建有多家国术馆,包括西雅图、奥克兰、洛杉矶等城市,国术馆的规模和设备不断完善。世界上许多显赫的武术家都与他为友,拜他为师,包括拳王阿里也曾多次登门拜访,以切磋提高。美国国内各个流派的拳师经常聚集在李小龙的武馆切磋武艺。就在那个时候,他得到了好莱坞的青睐,奔赴好莱坞开始从影,先后拍了两个片子,并因其中一个名为《青蜂侠》的电视剧而为更多西方人接受和推崇。然而,作为中国人的李小龙,纵有一身功夫和很好的表现力,也因其黄皮肤而未能在好莱坞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气之下,他去了香港,与当时处于低迷状态的嘉禾电影公司合作,先从《唐山大兄》开始,后又拍了脍炙人口的《精武门》,两部片子创造了历史性的票房,引起了绝世的轰动,李小龙成为一名超级功夫巨星。 而后,他又在其“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人生目标引领下,自编、自导、自演了又一部力作《猛龙过江》,其扎实的文字功底、丰富的想像力和电影驾控能力在这部影片中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所以,后人说李小龙脚踩两座高峰,一是武术的高深造诣,一是电影制作的卓 越表现。而其电影的全球影响,也使好莱坞对其大加赞赏,制片人几次飞香港恳请与其合作,而李小龙先后两次拒绝,因不能原谅当年在好莱坞受到的歧视和屈辱。最终,李小龙摒弃前嫌,与美国好莱坞合作了他最后一部电影《龙争虎斗》,这部电影使李小龙成为了真正的国际巨星。李小龙还在美国彷徨时,面对好莱坞对华人的轻视,曾经夸下海口,立下三大宏愿:一是推广其截拳道,使中国功夫走向世界;二是使华语片打进国际市场;三是在欧美电影中饰演主角,奠定中国演员的国际地位。这在当时近乎幻想的目标,在《龙争虎斗》这部片子公映后得以实现。而就在李小龙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在其准备拍摄第五部电影《死亡游戏》的时候,李小龙突然辞世,令众多华人和世界影迷扼腕叹息,走完了他32年短短的但又有质量的一生,安葬在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 

在收集和更多了解李小龙的生平后,我想与大家分享些李小龙作为一名时代精英的特质,这些特质帮助李小龙成就了辉煌,而纵观天下事业大成者,又几乎无不具备这些闪光点。 

李小龙是一个有理想并执着追求目标的人。对于目标的重要性,李小龙曾经说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制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而他的成就,就是在不断地创造机会和激发潜力的过程中取得的。年少的时候,他的目标就是要不断地打败一个又一个高手,他为自己确定了很多目标,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也是顽强地甚至是令人厌烦地屡次向高手挑战,目的就是在不断地被打败过程中,在切磋中,使武艺得以提高。他曾经连续五次向日本一名空手道高手下战书,一次又一次被打败后踉跄走出来,有一次甚至被抬了出来,而最终在第六次的比武中战胜了对方,深为对手佩服,大有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李小龙的一生,在其进行更大事业的推动时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李小龙一生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那就是证明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中国的功夫是世界上好的武术。也是因为从小在殖民地长大,体会被英国统治的感受,后又去美国,更有被人看为“东亚病夫”的心痛,而在好莱坞因其黄皮肤,本来自己投入全部精力的片子又临时更换为白人影星,这些都给其内心留下深深的伤痕。所以,终其一生不懈努力,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弘扬中国武学、中国文化,无时无刻不在与西方人竞争、比拼。在这方面,他甚至有一些反常表现,比如他好的一个美国朋友在与其谈话过程中,随口说出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他竟然一记寸拳,把朋友打出几米之外;好莱坞投资者后来几次找他寻求合作,他则公开地说:“私人叙旧可以,合作免谈,我要让你知道你当初的决定是多大的错误。”为了宣传国术,他开武术馆,历尽艰辛,到各个大学演讲、上街发传单、被人砸馆、与人打擂,而这些都是在他25-30岁期间所做的事情……他全身心投入电影,充满热情,要拍出令老外赞叹的作品。所以,他追求完 美近乎苛刻和不通人情。他要求香港电影投资金额增加,并把这个作为自己接受合作的条件,因没有合理投资只能生产粗制滥造的作品;他近乎无理地要求导演、要求演员追求极至,要求制作方自己要拥有同导演相同的权利,甚至因不能理解导演接受平庸,在片场出手打了导演。他把剧本扔到地上,当着编剧的面用脚踩,因为那是不认真、没有水平的剧本。而仅仅拍了三部片子后,他就提出自编、自导、自演,最终的票房,又让人难以置信。拍片过程中,他几乎每天工作到黎明,写剧本、编动作、画草图……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他把自己变成了工作狂。而对完 美和理想的追求,又让他总是来不及品尝喜悦,就陷入了对下一目标的渴望。他一方面执着追求目标,另一方面又时有恐惧,其导演的第 一部片子首映时,他竟然不敢去现场,因害怕结果不如人意。在我看来,生活中李小龙并不是个很受欢迎的人,因为他更多关注自我的感受,更多关注自我目标的实现,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只考虑为我所用者用,不为我所用者弃,近乎冷血和残酷。这并不说明他不善良,而是顽强地追求自我实现,鲜顾其他。我在分析他的性格特质时经常想,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专注而狂热。这也是很多中外历史大人物的特质,包括秦始皇、刘邦,包括希特勒、拿破仑。 

李小龙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创新的人。李小龙是截拳道的创始人,而创造一个新的武术门类近乎于在科学领域提出一个新的理论,甚至更难。而当他成为截拳道开山鼻祖的时候不过25岁左右。他发现中国武术包括各国武术都有缺点,都存在一些花架子、不实用的动作,他认为武术重要的目标就是打败对方,不是用于观赏,所以,武术要化繁为简,要以击倒对方为目的,于是在融合多家武术之长、避多家武术之短的前提下,在自己充分领悟和思考的前提下,他自创了截拳道。截拳道倡导搏击的高度自由和本能性,抛弃传统形式,抛弃一切束缚,“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以快、狠、无常打败对手。他提出练习截拳道的两个目的:一是摧毁面对你的敌人,二是摧毁任何纷扰你心灵之物,克服自己的贪婪、愤怒与愚昧。他自创绝活,如李三脚、勾漏手,并把双节棍、短棍等发扬普及。李小龙创立了截拳道为世人敬仰,但也在当时被认为是背叛师门、不忠不孝。他的咏春拳师傅叶问大师一直没有彻底原谅他,甚至叶问去世时李小龙的师兄们都没有通知他。武林界很多人也认为他狂妄、不知好歹而向他兴师问罪。为此,李小龙在其恩师墓前久跪不起,内心深处也有我们所不知的苦闷与煎熬。但,不断地创造、创新是李小龙骨子里的东西,他喜欢发问、喜欢思考,喜欢把哲学应用于自己的武术中,在他的头脑中不存在权威,他认为一切都并不完 美,一切均可以改变。他说:要让你的思维如水一般没有束缚。李小龙并不是个简单的狂妄之人,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他尊重世界各种武术门派,他先后练习过拳击、跆拳道、柔术、泰拳、空手道及中国各门类武术,经常与高手切磋,并慷慨传授自己的截拳道,其开放大度、舍弃门第观、海纳百川的胸怀很是为人赞赏。美国空手道冠军刘易斯对美国《黑带》杂志说:“我无法再遇到一个像李小龙这样的对手了,他能够成功,一半是天赋,其余都是他努力的结果。他实在非常努力,发拳快、准、狠,速度令人难以想像。此外,他对各种武术器械的认识及纯熟,绝 对是个专家,这些让人无可匹及。”         

李小龙是勤奋而有毅力的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小龙不仅有天赋,更有非凡的毅力。比武对决来不得半点虚假,有本事就赢、没本事就输,像金庸老先生写的找到武功秘籍就雄霸武林的好事,如“葵花宝典”在真实的武林好像很是鲜见。郭靖那样的禀赋可能不行,但没有郭靖那样的顽强则确实不行。练武是非常苦的事情,对着沙袋,对着木桩,踩着马步,汗流浃背,浑身是伤,风吹雨打,寒冬酷暑。李连杰曾说:“我决不会让我的儿女专业从事武术,那实在是不堪回首的苦。”李小龙则是好之、乐之,并终身勤奋。他每天跑步十公里,风雨无误;他苦练器械,强健肌肉,甚至有人说其早逝就是因为过度训练,用电流冲击身体。他顽强的意志能接受电流的震荡,但血肉之躯却不能适应高压电流。李小龙在追求个人极限方面近乎残忍,好像知道自己寿命不长似的,总是在抓紧做、高效做、不容缺陷地做。他在拍电影的时候,不计条件、不计环境,十分投入,总有使不完的力气和精力,一丁点儿的不满意也要重来,坚决不用替身。在同时担任编剧、导演和主演的同时,每天还要在别人休息的时候练功、跑步,其勤奋态度为剧组所有人叹服。他的儿子曾经说过:“我的父亲给我留下深的印象就是背影,要么是汗流浃背、苦练功夫的背影,要么是挑灯夜读、刻苦学习的背影。”李小龙对他的徒弟说:“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要坚持做下去。”在创造截拳道的过程中,他屡屡受挫,但从不放弃;在美国独自一人打天下的时候更是困难重重,但也不言败,用他顽强的毅力、聪明的头脑找到方法,战胜对手,创造奇迹。

李小龙是善于学习的人。我们总觉得习武之人,难免粗鲁无知,实际上真正的武术大家无不是文武双修。李小龙非常聪明,除小时一心向武外,18岁以后就突然醍醐灌顶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成为其一生的习惯。他大量阅读中国和世界哲学书籍,欣赏尼采和萨特。他写的论文得到其导师马歇尔的高评价,并认为李小龙是其学生中的佼佼者。李小龙喜欢文学,喜欢美国当代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他曾经在笔记中写道:“海明威才是真正的作家,他把自己的经历和灵魂写进自己的作品里。”李小龙在不断研习武学和哲学的过程中,也是笔耕不辍。32岁离世后,他给世人留下了七本练功笔记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纪录》、《二节棍法》、《布鲁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等。他很擅长演讲,曾经在美国很多校园讲授“哲学与中国功夫”,他经常说些很有哲理的话,都是其思考和对人生的认识。 如:“一个人有了自尊心,才可以明确去指导自己向正确的道路迈进。所以,人应该不断地树立尊严,尊严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促进自己的工作效果。不但这样,我们每天要重复估计自己的潜能是否有所增加。”“我们为什么会害怕?是由于我们做事不能当机立断,一旦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便会畏缩。” 

李小龙还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除了武术和电影之外,他还特别喜欢跳舞,曾经获得全港恰恰舞公开赛冠军,早期在美国还曾以教跳舞赚取生活费。据说他完全融入音乐之中,奔放、协调、优美的舞姿非常为人称道。他喜欢服装、喜欢电影、喜欢消费、喜欢跟别人开玩笑,经常讲笑话。他非常喜欢孩子,只要有时间,就跟孩子在一起并教儿子武功。李小龙也是个古道热肠、侠肝义胆的人,曾经赤手空拳制服四个持刀歹徒,勇救华人少女并因此上了报纸;曾因为徒弟被打而带领手下痛砸别人的武馆。他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欠了别人的一定要还,非常执拗。他喜欢用手指着别人说话,却不能接受别人用手指着他。他批评别人时几乎不顾及对方的脸面,他尊重强者,某种程度上鄙视不努力的弱者……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他的一生太为短暂,如彗星划过天空一闪即逝,否则,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个人的修为也会更为精进,成为举世闻名的武学宗师、电影大师。不过,我始终认为有缺憾的人生才是人生,有缺点的英雄才是真正为后人接受的英雄。也许李小龙算不上英雄,但他的激情、他的奋斗、他的成就足以激励我们活着的每一个人。他的一生,是值得骄傲的一生。 


标签

上一篇:让世界充满爱2015-05-21
下一篇: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2015-05-21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沈阳总部

ADD: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大街169号

TEL:024-88082666

二维码

未标题-2.png

 

ewm2.png

343434.jpg

禾丰股份视频号 官方微信号 招聘公众号

分享